最近,印度和美国的关系有点“剑拔弩张”。事情要从美国对印度汽车加征25%关税说起,这波操作直接影响了印度价值28.9亿美元的出口,印度一怒之下向世贸组织(WTO)提交通知,扬言要对美国商品征收“对等金额”的报复性关税。更戏剧性的是,双方原定7月9日结束的“对等关税”暂缓期眼看就要到期,但谈判桌上依然僵持不下——印度死活不肯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而美国则威胁要全面加税。
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上合组织(SCO)最近一次会议上,印度再次“特立独行”。当其他成员国集体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时,印度却拒绝参与声明讨论,被外界解读为“站队美国阵营”。而就在几个月前,印度刚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闹得不愉快,转头又和美国眉来眼去,甚至计划签署十年防务合作协议,涉及F-35战机等尖端武器采购。
说白了,印度这套“又当又立”的操作,本质上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典型投机行为。表面上骂美国“霸权”,转头又和人家勾肩搭背;嘴上喊着“多边主义”,实际在上合组织里搞“小动作”,破坏团结。这种“精分”操作,不仅让国际社会看笑话,更暴露了印度的战略焦虑和短视。
第一,印度对美国的“强硬”不过是谈判筹码,毫无原则可言印度这次威胁对美加税,看似是“反制”,实则是想用关税大棒逼美国让步。但细看数据就知道,印度对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根本伤不到美国筋骨,反倒是美国一旦全面加税,印度每年660亿美元的商品可能被挡在门外。说白了,印度这就是虚张声势,想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套路逼美国妥协。更可笑的是,印度一边骂美国“不公平”,一边又眼巴巴盼着美国开放市场,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态,暴露了其外交上的功利主义。
第二,上合组织成印度“刷存在感”的工具,破坏规则却毫无担当印度在上合的种种表现,完全是把多边机制当儿戏。比如反对“一带一路”倡议、阻挠反恐合作、拖延区域贸易便利化,甚至拒绝参与谴责以色列的联合声明。这些行为看似“维护国家利益”,实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向美西方证明自己“不是中国小弟”。但问题是,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不仅让上合的团结大打折扣,更让发展中国家对多边机制失去信心。印度口口声声喊着“改革国际秩序”,自己却成了秩序的破坏者,何其讽刺!
第三,印度的“大国梦”注定是空中楼阁
印度总爱自诩为“全球南方领袖”,但现实却啪啪打脸。经济上,印度人均GDP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国内贫富差距大得吓人;军事上,靠买美国装备撑门面,结果F-35还没到手,自家“光辉”战机又出故障;外交上,今天和俄罗斯称兄道弟,明天和美国勾勾搭搭,最后落得个“国际笑话”的下场。更关键的是,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和中国硬碰硬,却连克什米尔问题都解决不了,这种“双线对抗”的策略,只会让自己两头不讨好。
说到底,印度的“强硬”不过是纸老虎。它既不敢真正挑战美国,也不敢彻底倒向中国,只能在中间摇摆捞好处。这种“骑墙外交”或许能换来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只会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信誉。如果印度真想成为大国,就该少点投机取巧,多点担当——比如少在背后使绊子,多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议题上出力。否则,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个“高级配角”罢了。
你怎么看印度这次对美加税?觉得它是真强硬,还是演戏?上合组织里印度频繁拆台,该不该把它踢出去?欢迎留言讨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高手策略,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按天配资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