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厉害,司马懿次之,周瑜排最后。
一看这个排名,估计很多人不服气,认为应该倒过来排才对,实际上并非如此。
带兵打仗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综合军事能力,包括治兵、练兵、打仗、谋略、决策、统筹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人虽然同为军事家,但是三人中能力最弱的就是周瑜,周瑜最多算是战略家,在战术方面有所欠缺,军事理论也没有;诸葛亮是最全面的,是战略家、战术家、军事理论家,三家合一;司马懿则是战略家和战术家,就是缺少军事理论。
周瑜打的最著名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战前,周瑜分析曹操的弱点比较好,认为曹操有四个弱点:
1、北方没有完全平定,还有隐患威胁;
2、放弃北方的长处骑兵,改为水军作战,这是舍长取短;
3、严寒季节发动战争,战马缺少草料;
4、北方人到南方打仗,必然水土不服,会发生瘟疫。
周瑜的战略分析很对,这就是战略家。但在具体与曹操作战的战术方案上,周瑜没有任何规划。
周瑜
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是黄盖提出的谋略。
《三国志 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黄盖谋略的主要内容是:火攻+诈降。
黄盖自己充当诈降人,与曹操约好日子投降,等到诈降的那一天,黄盖率领船只前往曹操大营,快到时,黄盖将大船点火借东南风直冲向曹营,自己坐小船离开,曹操因此大败。
谋略是黄盖提的,执行人也是黄盖,周瑜在其中就起了个决策的作用,黄盖也不是谋士,只是孙权军队中的一名将领而已,能提出这样的谋略确实有点能力。
赤壁之战虽然是周瑜领导的,但你看不到他有什么自己的谋略,如果赤壁之战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南郡之战就能证明这一点。
赤壁之战首功是黄盖的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发生的,赤壁之战周瑜打赢了,按理来说,兵败如山倒,但曹仁却在南郡坚守了一年之久,周瑜也没有攻下城池,还是曹仁主动退走的,说是周瑜打赢了,还不如说是曹兵主动退却的。
南郡之战开始后,周瑜又没有计划如何打,甘宁向周瑜献策,建议先取夷陵,夷陵在南郡在上游,占了夷陵能给南郡巨大的压力,周瑜同意了,就派甘宁去打夷陵,曹仁得知后,分出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求助,周瑜又犹豫了。
此时吕蒙建议,让周瑜留守后方,自己率军增援夷陵,周瑜再次同意了,吕蒙果然解了夷陵之围。
周瑜作为主将,在南郡之战中骑马督战,结果被飞箭射中了右肋,伤势严重,差点丢了命,作为全军主将,轻易被敌人射中,要么周瑜缺乏军事常识,贸然进入敌人的射程之内,要么周瑜胆大鲁莽,置自己于危险之境。
主将如果出事,是会影响整个战局的,任何主将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你看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人率军深入敌境,从来就没有受过一点伤。
周瑜缺乏战术,并在南郡之战陷入危险中
在整个赤壁之战与南郡之战中,看不到周瑜任何战术上的安排,全部都是部将献计,周瑜采纳,这些部将又不是谋士,也不是专业献计的,只是根据战场形势与经验提出自己的意见。
当然了,周瑜决策是正确的,赤壁之战周瑜的功劳就是决策正确,但首功之人应该是黄盖。
周瑜战术欠缺,同时没有军事理论,所以他只是个战略家,军事家中的一种。
以军事思想来说,诸葛亮在东汉末年与曹操的军事思想并为当时的两大思想,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党的军事家说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当时与曹操并为东汉末年的天花板,很多人估计不以为然,只知道以成败论英雄。
看看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时是什么样子?
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三郡被孙权抢走,蜀汉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刘备又在夷陵把仅有的精锐要得全军覆没,这两战导致刘备自赤壁之战以来积聚的军队骨干几乎一扫而光。
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只有一个年幼且啥也不懂的阿斗和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也只有诸葛亮能玩转,换了任何人都是玩不转的。
从刘备去世到诸葛亮北伐只有短短六年时间,诸葛亮就利用这六年时间从头开始训练一批毫无战斗经验的军队,中间还趁机平定了整个南中的叛乱,而且是攻心为上,直到蜀汉灭亡,南中都没有大规模叛乱。
诸葛亮临危受命
很多人不以为然,看不懂其中的玄机,要是处理不好,当时的蜀汉政权其实处于灭亡的边缘,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叛乱四起,诸葛亮一方面对外联结,另一方面积累力量平定叛乱。
大意失荆州和刘备败夷陵对蜀汉的打击是致命,精锐军队一扫而光,有经验的老兵全部战死沙场,这对军队的士兵是致命打击,提升士气是很难的,短短几年时间,把一批新兵训练成能够北伐的精锐军队,哪怕是曹操也做不到。
诸葛亮不光练兵有所成就,而且发明并改进军阵-八阵图,古代名将如云,但能发明并改进军阵的寥寥无几,诸葛亮这个成就与姜尚、司马穰苴、孙武齐名,影响了后世的韩擒虎、李靖和李勣。
行军打仗不仅仅是练兵这么简单,还包括制造各种军事装备、排兵布阵、后勤补给,战略战术,甚至还包括军事思想,诸葛亮是一手全包,整个历史上,你都找不到几个军事能力如此全面的人。
诸葛亮打仗非常谨慎,除了第一次用人不当造成损失之外,其余数次北伐均无重大损失,与司马懿对战时,司马懿根本看不懂诸葛亮的谋略,卤城之战时,司马懿始终看不透诸葛亮的谋略,一直就贴着蜀军不敢贸然出战,直到诸葛亮自断后路与补给,司马懿实在看不出变化才被迫应战,结果大败而归,还损了张郃的性命。
很多人喜欢拿战绩来比较,认为诸葛亮北伐无胜利,有人说诸葛亮数万人攻打郝昭千余人镇守的陈仓城,20多天攻不下,周瑜一年多才攻下江陵城却没人说,诸葛亮如果有一年时间和足够的粮草,还攻不下陈仓?
诸葛亮以弱伐强
攻城本来就是难打的,诸葛亮率领军队越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背负巨大的粮食补给困难,在敌人的土地上作战,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在曹魏的土地上作战,战火都没有烧到蜀汉,即使没能取胜,也绝不叫失败。
你要知道诸葛亮的北伐是弱势力量主动进攻的战争,你看一下中国历史,主动进攻的99%是实力强的一方,弱的一方主动进攻的少之又少。
蜀汉只有一个州,曹魏有天下九州,蜀汉只有一百万余人口,曹魏有四五百万人口,无论是城池、土地、人口、经济规模、人才,曹魏至少是蜀汉的5倍以上,但蜀汉却是进攻的一方。
在战场要保持战略进攻不仅仅需要实力,更需要能力与谋略,同时还要对战场的形势有着不同寻常的把控,这种能力是周瑜远远做不到的,连司马懿都不一定做得到。
衡量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拿司马懿相比就知道了,司马懿16天平定孟达,3个月搞定辽东公孙氏,他一旦看准敌人的弱点,就能快刀斩乱麻,迅速打败敌人。
但是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时,就变成了畏蜀如畏虎,因为司马懿看不透诸葛亮,这是最可怕的,看不透敌人,就不敢贸然出战,司马懿只能不出战来消耗诸葛亮,等蜀军粮食吃光了,就能迫使诸葛亮退兵。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已经在五丈原屯田了,在前线屯田准备把北伐长期化,这种打法也只有诸葛亮有能力做到,换了别人做不了的。
诸葛亮也就是背后的实力太弱了,如果他是曹魏的丞相,曹魏早就统一天下了。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放眼整个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也只有诸葛亮能在军事上打败司马懿,换了其他人,都要被司马懿吊打,这就是军事能力的体现。
诸葛亮与司马懿
司马懿在战略和战术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缺少军事理论流传下来,诸葛亮流传下来的军事著作很多,比如《便宜十六策》、《将苑》、《兵法二十四篇》等,有军事著作就能形成军事思想,在军事史上有所贡献,这是司马懿和周瑜比不了的。
司马懿之所以比周瑜强,就是因为他打仗很有主见,而且手段果敢迅速,比如平定孟达,司马懿不经等朝廷命令,直接8天急行军1200里,完全出乎孟达意料之外,打乱了孟达的部署,迅速平定叛乱。
再比如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氏,采用的是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计,主力隐蔽攻打敌人的老巢,引诱敌军在野外作战,避免攻城战,三战皆胜,司马懿用各种手段击杀公孙渊,屠辽东。
反观周瑜,每次大战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都要等部将提出建议才能继续战争,这是明显的军事短板,自然不如司马懿。
所以,诸葛亮军事能力第一,司马懿第二,周瑜垫底。
高手策略,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按天配资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