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ell 官网、澎湃新闻、中国科学院官网等
众所周知,CNS,作为世界级顶刊,虽然今年影响因子全掉到了 50 分以下,但想在它们上面发表一篇论文的难度,以及他们对于论文严谨性与创新性的要求从未因影响因子的下跌而有所放松。所以,华人学者能够在 3 天时间内接连于
Cell正刊上发表足足 4 篇论文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 4 篇Cell论文,看看能登上中科院官网报道的论文究竟是何水准:
1
首先就是这篇被中科院官网报道的发表于 6 月 25 日的:Systematic profiling reveals betaine as an exercise mimetic for geroprotection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被广泛认为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但其分子机理尚未被完全揭示。为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曲静研究员与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多组学分析,详细探讨了运动如何重塑人类生理稳态,并揭示了运动诱导的内源性分子甜菜碱具有抗炎和抗衰老的潜力。
通过解析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了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betaine)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 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研究运用严格的实验设计,通过多组学的途径详细描绘了运动对人类生理的系统性影响。研究运用严格的实验设计,通过多组学的途径详细描绘了运动对人类生理的系统性影响。长期运动不仅能够协调代谢和蛋白质变化,还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增加幼稚淋巴细胞的数量、并缓解衰老和炎症。这表明,系统性锻炼能够有效地重塑代谢和免疫稳态,为延缓衰老和抵抗感染提供保护。
此外,甜菜碱因其多重生物活性而成为未来针对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干预候选物。研究为开发「药物化运动」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开辟了新途径。
2
接下来介绍的这篇论文来自一位特别的学者,她在今年 6 月份才刚刚入职深圳医学科学院,6 月 24 日,入职尚未满 1 个月,就在
Cell发表了一篇论文:Neuroendocrine circuit for sleep-dependent growth hormone release。这位华人大佬就是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丹扬教授。
在这篇文章中,丹扬教授团队系统揭示了睡眠依赖性生长激素(GH)释放的神经内分泌回路机制。研究发现,下丘脑中两类不同的神经元——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神经元和生长抑素(SST)神经元——通过相互作用调控 GH 的分泌。
具体而言,弓状核(ARC)内的 SST 神经元通过抑制邻近的 GHRH 神经元来抑制 GH 释放,而室旁核(PeV)的 SST 神经元则通过投射到中位隆起,直接抑制 GH 的分泌。研究还发现,REM 和 NREM 睡眠阶段中,GHRH 和 SST 神经元的活动模式不同,分别驱动 GH 释放的不同调控机制。此外,GH 本身通过增强蓝斑(LC)中能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觉醒状态,形成了一条负反馈回路,揭示了睡眠与激素调控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
图源互联网
研究通过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技术,精确操控并记录了 GHRH 和 SST神经元的活动,证实了睡眠状态显著增强 GHRH 神经元诱导的 GH 释放。光纤钙成像和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显示,GHRH 神经元在 REM 睡眠中活动最为活跃,而 SST 神经元则在不同睡眠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协调调节 GH 的分泌。通过病毒追踪技术,研究团队区分了 ARC 和 PeV 两类 SST 神经元的不同投射路径及其对 GH 释放的抑制作用。最后,研究揭示了 GH 通过作用于 LC 神经元的生长激素受体,增强其兴奋性,进而促进觉醒,形成了睡眠-激素调节的反馈环路。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理解,也为睡眠不足相关代谢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3
至于同一天发表的另一篇来自我国学者的
Cell文章,则是今年才荣获 Nature 2024 全球十大人物的徐沪济教授。徐教授这次带来的不再是 Car-T 细胞,而是 CAR 了的 NK细胞:An iPSC-derived CD19/BCMA CAR-NK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sclerosis。ps:让徐沪济教授获得 Nature 年度 10 大人物的论文也是发表在Cell正刊上的。
和去年的那篇
Cell一样,这次徐沪济教授团队带来的也是一个首次报道。徐教授团队在临床上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 CD19/BCMA 双靶向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产品 QN-139b 治疗了一例严重难治性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dcSSc)患者。
要知道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免疫失调、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广泛皮肤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 dcSSc亚型预后极差,现有免疫抑制和抗纤维化治疗效果有限。徐教授团队治疗的这位患者更是有着 20年病史,病情进展迅速且对多种免疫抑制及抗纤维化药物无效。
该研究中,徐教授团队使用的 QN-139b 是通过 CRISPR/Cas9 和碱基编辑技术对 iPSC 进行多重基因修饰得到的。其敲除了 B2M、CIITA 和 CD16 基因,插入了 HLA-E、HLA-G、IL-2 受体融合蛋白和安全开关 tEGFR,以降低异体排斥、增强体内存活和安全性。双靶向 CAR 设计覆盖 CD19 和 BCMA 两类 B细胞相关抗原,旨在清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病 B细胞和浆细胞。体外实验显示 QN-139b 对 CD19+ 和 BCMA+细胞均具备强效杀伤能力,且对供体 T细胞和 NK细胞激活极低,安全性优于传统 CAR-T 细胞。
患者经过淋巴清除预处理后,分 4 次静脉输注 QN-139b,治疗期间未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或(GVHD)等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外周 B细胞迅速耗竭,抗体水平显著下降,皮肤纤维化明显逆转,皮肤弹性和微血管结构恢复,肺部影像和心脏 MRI 均显示改善。多组学单细胞测序揭示 B细胞群体向幼稚表型转变,致病记忆 B细胞显著减少,免疫环境趋于稳态。空间蛋白质组和血浆蛋白质组分析进一步证实炎症和纤维化相关通路下调,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上调。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 iPSC 衍生的 CD19/BCMA 双靶向 CAR-NK细胞在严重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开辟了异体「现成」细胞疗法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的新途径。未来需在更大规模患者中验证疗效和安全性,优化剂量及靶点组合。
4
最后这篇
Cell论文则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发表于 6 月 26 日的A Drosophila single-cell 3D spatiotemporal multi-omics atlas unveils panoramic key regulators of cell-type differentiation
该研究对从果蝇胚胎到蛹的全阶段进行了开创性的三维单细胞时空多组学分析,构建了组织细胞类型分化轨迹的多模态模型,探索了组织发育和调控网络的时空表征,并对中肠发育过程中细胞类型特异性调节器的功能进行了验证。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子层面参考,并为发育缺陷及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论文通过果蝇发育全程的高精度单细胞三维多组学图谱,揭示了细胞分化的时空动态规律及关键调控机制,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平台和数据资源。这不仅推动了基础发育生物学的进展,也为临床领域在发育疾病诊断、干细胞及再生医学、肠道疾病和神经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工具。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高手策略,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按天配资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