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梦娜 实习生 刘禹希)时值高考志愿填报季,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向年轻学子发出寄语,强调专业选择应超越技术热点,回归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朱秋国表示,这些年见证了太多技术热词,如元宇宙、大模型、“人工智能+”等。“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从来不是对热点的追逐,而是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他建议,学生在思考“选什么专业”时,先问自己“我希望未来成为怎样的人”,答案会比“哪个行业更火”更能指引方向。
朱秋国认为,站在科技发展趋势视角,对于“人工智能+”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专业选择可从空间、时间、价值三个视角进行规划。
为此,朱秋国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以空间视角锚定兴趣。喜欢拆解机械、摆弄电路,享受让实物动起来者,可选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热衷数据流动与算法优化者,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是优选;既想理解硬件原理,又渴望用算法赋予其智能者,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交叉学科能打开更广阔空间。
第二,以时间视角规划成长。硬件领域需要长期积累的工程经验,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从工艺优化到系统集成;软件领域则要求快速迭代的学习能力,从编程语言到算法框架,从模型调参到应用落地。需要思考自身性格与能力是更享受“深耕细作”的沉淀,还是“快速试错”的迭代。
第三,以价值视角定义目标。技术的意义最终要回归到对真实世界的改善,真正的成就感源于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并让人类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美好。
朱秋国表示,选择专业只是起点,最终决定能走多远的是,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培养持续进化的适应能力。
他提出三大关键能力:首先,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AI+”时代知识“半衰期”缩短,唯有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避免被淘汰。
其次,要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课堂知识是起点,需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限定时间、资源与竞争压力的比赛中,能快速突破认知边界,学会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最后,要用热情点燃探索欲。“技术的边界永远在拓展,保持对未知的好奇,敢于挑战‘不可能’,才能在技术革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朱秋国如是说。
高手策略,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按天配资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